营销最大的谎言:牌子做起来了,产品就好卖了【企业管理】
正文共:2147字 | 3分02秒阅读
—在巨海商学院学“管理”—
本文新鲜度:★★★+ 适用:热衷管理、营销的人员
小编邀您,读前先思考:
1. 为什么大品牌,产品也难卖?
2. 品牌出现问题,第一时间该做什么?
3. 品牌与销量的关系?
“牌子做起来了,产品就好卖了。”这种话很有市场。不是因为有道理,而是为很多人找到了借口。
说这种话的人,我只能说很天真。多少新企业,本来品牌力不强,后来做大了,自然就是品牌。多少大品牌,本来品牌很强,因为做得不好,牌子垮了。
即使是大品牌,卖产品照样不易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万事不备,给你东风试试?
那些知名企业的业务员知道:即使是大品牌,卖产品照样不易。不信可以问问行业巨头的业务员们,日子照样不好过,每年离职率也不低。
那些知名企业,对外传播是一副面孔,内部开会又是另一副面孔。对外一片光鲜,对内问题不断。就连马云也是如此。
那些大品牌,丝毫不会自恃品牌好而有丝毫放松。营销的其它工作比普遍企业做得好得多。所以,牌子做起来了,产品就好卖了,不过是一个幻想。
这些企业好卖,是因为品牌做得好,是假象
品牌先行,然后销售跟进。这样的事情,曾经阶段性地存在过。
一个产品稀缺、消费心智不成熟的社会,有些不合逻辑的现象短暂存在过,但不要因为短暂存在,就以为有长期合理性。
比如,因为心智不成熟,像“XXX神功元气袋”这样的产品也曾经因为打广告而阶段性成功过。
比如,因为信息不对称,曾经的“央视标王”因为企业敢赌而短暂畅销过,但“央视标王”除了少数本身就有底气的企业外,几乎全部消失了。
还有一些假象,比如某企业品牌做得好,其它营销工作也做得好。但是,因为品牌最具传播效应,造成一种假象:这些企业好卖,就是因为品牌做得好。
举一个最近的案例:
江小白营销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得很好,但传播的结果却好像是:江小白是靠表达瓶、文案做起来的,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比如,江小白对经销商的要求是:限期铺货率达到70%,其中现款70%。
营销的一些基础工作,很枯燥,没有传播价值,没有传播不代表没有做。媒体,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,传播的一定是有传播价值的。
品牌做起来了,产品就好卖了。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传播臆造的假象。
即然品牌出了问题,当然首先要挽救品牌
大约从2000年开始,统一方便面销量就开始下滑。销量从行业第二,直下滑至行业第五。甚至连行业第四是谁,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。
这一下滑,就是八连滑。据说,统一高层曾有放弃大陆方便面的想法。销量下滑,当然是品牌出了问题。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。简单归因,品牌会第一个被想到。
说句得罪人的话,这么想的人,我是怀疑其营销的专业性的。即然品牌出了问题,当然首先要挽救品牌呀!
于是,加大投入,各项办法出来了。品牌越来越好,销量照样下滑。直至销量下滑到第五名,但普通消费者仍然认为统一的品牌是第二位的。
这是不是很滑稽!
直至8年后,刘新华上任,否定了品牌出问题的思路。推出“老坛酸菜”,才止住了下滑。
不过,即使是老坛酸菜,吃瓜群众仍然只是看到了广告、品牌等要素,没有看到统一在市场操作模式上的巨大变化。肯定还有很多人认为老坛酸菜是品牌的成功。
品牌与销量的关系,肯定是互为因果。但媒体传播的结果多半不是。这就像爬楼梯,两支脚互为向上爬的支点,交叉上行,不是一支脚跳上去的。品牌增值了,当然为销售提供支持。销量增长了,同样提升品牌价值。
听过一个老板讲了一句最有底气的话:品牌是销量的积累。当我现场听到这句话时,我五味杂陈。这句话胜过多少品牌专家。不过,他可能不知道麦肯锡有一句名言:绝对的销量产生绝对的品牌。
这个老板与我同年。我17岁上大学,他进工厂;我24岁研究生毕业,他当老板。没有学过营销,不懂品牌理论,现在却是行业巨头。
他总结,公司上升最快的那几年,公司没钱做品牌。公司做品牌投入最多的这几年,公司销售最困难。
只要卖得好了,就一定是品牌?
到底是有品牌了产品就好卖,还是产品好卖了就是品牌?这或许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扯蛋问题。争论扯蛋问题不是我的风格。
但我可以肯定,上述两个逻辑都成立。没有必要争论,但据此得出什么结论,则因人而已。
有人会说,既然有了品牌了,产品就好卖。那么,我就等着你们做品牌吧。我卖得不好,是因为品牌有问题。
也有人会说,既然产品卖得好了就是品牌,那么不管是不是品牌,我想办法去卖,只要卖得好了,就一定是品牌。
每句话都有信奉者,取决于你的立场是什么。
观点之争,其实背后是立场之争。先有立场的人,你很难改变他的观点。
有钱了不叫创业,叫投资
本文没有给出品牌之外的销售路径,也无法给出这样的路径,但这样的路径一定存在,并且多得很。
所有的品牌,都是从不知名做成知名品牌的。所以,营销的核心逻辑不在于有品牌时怎么做,而在于不是品牌时怎么做。这个说法最大的逻辑错误在于:以【成功者】的逻辑,倒推【走向成功】的逻辑。以结果推论过程。
王健林可以说:先定一个小目标,比如1个亿。这是已经成功的王健林的逻辑。刚下海时期的王健林不会这么说。
已经成功的企业,在推新品时可以应用这样的逻辑。因为它的资源足够支持品牌先行,然后销售跟进,打一个品牌与销售之间的【时间差】。
【走向成功】的逻辑是创业的逻辑。创业的逻辑就是:创业成功了,我就有钱了。而不是:有钱了,就可以创业了。有钱了不叫创业,叫投资。投资是钱生钱,创业是空手套白狼。
一个品牌专家说过一句话:没有广告投放预算的品牌规划,都是耍流氓。
大多数企业的营销,必须遵循创业逻辑。创业营销之于创业逻辑就是:产品好卖了,自然是品牌。
根据以上几点看来,作为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,要用未来的眼光来看现在,而不是光站在现在思考未来,要未雨绸缪,而不是临时抱佛脚。
更多内容,敬请关注